国内专业国资交易资讯网站

悉国资交易项目时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资讯 > 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也需要“匠人精神”

 

  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转发了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的积极性,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意见》强调文化文物单位要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以前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多是发挥馆藏功能,凭借拥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为社会提供固定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意识和文化产品的需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近些年不少博物馆一改以前庄重的范儿,不再只是展出文物,也推出很多主打“卖萌”“实用”的文化创意产品。据悉,台北博物馆已经推出了2400多种文创产品,每一种产品都有着开放的创意设计、突破传统纪念品千篇一律的形式,增加“萌”和时尚气息,深受年轻人喜爱。

 

  故宫博物馆、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紧追其后,也纷纷走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新道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逐渐成型,销售时髦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文化文物单位的经济支撑。

 

  以前,围绕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化产品数量少、价格高、缺乏创意、实用性不够,销售业绩不佳,文创意产业发展萎靡。现在,我国的特色文化产品已经接近上万种,种类繁多,贴近社会生活,例如丝巾、领带、茶杯、书签、耳机、T恤、餐具、瓷器、装饰品等。到2015年,仅仅故宫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元。

 

  如果这类文化创意产品想要拥有更大的市场,除了利用创意开发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依靠年轻人的文化圈子形成粉丝文化,还需要利用“工匠精神”提升品牌价值和认知度。

 

  从国家着力推动开发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化创意产品来看,《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创意和科技手段,促进跨界合作,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国家从政策层面明确了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不仅具有创新意识,还需要保证文化产品的质量。

 

  推而广之,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匠人精神是发展的无穷潜力。

 

  匠人精神——品质保证

 

  从上个世界60年代台北故宫开始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之后,中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也有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意识。目前,我国的文创行业已经有了质的发展和飞跃,初步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应该是形成品牌和服务意识。在任重道远的品牌维护过程中,“匠人精神”将会发挥强大的软实力作用。

 

  从消费产品的发展历史来看,“匠人精神”在那些知名产品和品牌的运营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那些凝聚了“匠人精神”的产品因质量好、评价高而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形成品牌的口碑力量。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文化实力会比产品更先一步发挥影响力。

 

  正如享誉中外的苏州绣娘,凭借精湛的刺绣技术,日复一日精心制作作品,在这个喧哗与躁动的时代,传承、革新刺绣技艺的精髓,使中国刺绣艺术成为艺术精品。那些作品闻名于海内外的苏州绣娘一生都只为做好刺绣这一件事情,并为苏州刺绣的发展贡献了一生的时间、精力、创意,让苏绣从传统的刺绣模式中走出来,走向现代艺术。

 

  例如,“苏绣皇后”姚建萍一生都只专注于刺绣。早年,她在苏绣领域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精益求精的她不满足自己的技艺只停留于工艺层面,渴望成为苏绣艺术家。90年代苏州的镇湖成为全国刺绣的开放市场,她不为所动,专心刺绣。随后,她的《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耶稣像》先后获得国外大奖,中国苏州刺绣由此蜚声海外。姚建萍并没有满足于这些荣誉,她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刺绣方法。她一直都让自己的作品做到原创、创新、艺术性和国际性。

 

  姚建萍没有开苏绣商品连锁店,也没有费尽心力凭借苏绣盈利。在她的世界里,苏绣是她最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她全力做好的一件事情。在姚建萍身上,我们看到“匠人精神”的内涵。专注、细致、追求卓越让苏绣跟随这些绣娘的脚步走出过门,走向世界,形成苏绣的品牌软实力,享誉世界。

 

  从事苏绣和其他文化产品的开发,理念都是相似的:“匠人精神”是产品的品质保证,也是产品品牌软实力的体现。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来说,创意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而“匠人精神”还需培育。

 

  文化创意需要怎样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与“工匠精神”同义异名,词语语义内涵相同。“匠人精神”是从工匠、手工艺者们身上提炼出来的精神内涵,指的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将产品的品质从99%提高到无限接近100%。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过国家总理的倡导,“工匠精神”渗透到中国的各行各业。

 

  对文化创意行业来说,“匠人精神”必不可少。它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产品品牌软实力的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匠人精神”,更不能丢掉“匠人精神”。但是,每个行业的“匠人精神”因行业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化行业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为:灵活、精益求精、真诚。

 

  灵活:文创产品的开发主体、形式要灵活。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利用企业成熟的营销体系,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推动体制创新、产品创新。

 

  精益求精:每一道程序,都应该做到尽善尽美。产品的技术、外观、功能都要做到精细化、准确化,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真诚:文化产品是服务社会大众的产品。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真诚的服务态度,将会让本身具有深厚历史文化韵味的产品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生活、更具吸引力。

 

  从《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国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社会民众也有积极参与的热情。而“匠人精神”则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理念之一,也是动力之一,能够提高文化创意产品质量。在这个“以质取胜”的时代,“匠人精神”会成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文创资讯

需要进一步了解本文信息,请点击在线沟通或拨

打电话:010-52401598/5229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