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有企业混改商机,聚焦国有资产交易时讯,拓展投资并购价值管理视野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曾海波团队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第五主族二维材料——锑烯。该研究为二维材料家族引入了新成员,丰富了人们对二维材料的认知。相关研究成果发布于《自然—通讯》。
浙江大学常州工研院纳米医药研究中心发布了他们最新型的石墨烯防雾霾口罩,PM2.5过滤效率达到96.4%。在发布现场,研究人员还对市面上各种热门防雾霾口罩进行现场仪器测试。
国内电子材料产品仅占30%国内市场份额,多在中低端市场领域,高端市场由欧美、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的厂商所垄断,部分产品进口依存度高达90%以上。我国需要迫切改变电子材料产业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
Fang等人制备出一种全石墨烯正极锂硫电池,以孔隙率为3.51cm3g-1的多孔石墨烯(HPG)负载活性物质硫,高导电石墨烯(HCG)作为集流体,部分氧化的石墨烯(POG)作为多硫吸附层,负载量可达80%,面密度5mgcm-2。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招柱团队开发出了一种简单、高效制备耐久性超疏水材料的新工艺,克服了超疏水材料表面结构易损坏、耐久性差及难于大规模制备等难题。
在近日召开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 One高层透露,将在一些城市间进行高速运输系统的测试,其中包括悉尼往返墨尔本、上海往返杭州、伦敦往返爱丁堡等。
近年来,新材料产业喜讯频传。在国家相关政策助推下,企业纷纷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迈进。如超导材料、碳纤维、石墨烯、3D打印等前沿材料不仅跃入人们的视野,更逐渐从实验平台走向应用平台。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的商业模式主要有3大主题:硬件设备;提供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等功能的软件;提供服务基础或依据的大数据。
生物医用材料消耗原材料少、节能环保、技术附加值高,是典型的战略新兴产业,在近10年来保持着超过20%的年增长率。在我国逐步走向人口老龄化社会,创伤恢复需求的增多的情况下,生物医用材料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副研究员郭正以多孔单晶纳米带和三维分级纳米结构为敏感材料,成功地构建了高灵敏和高稳定性纳米气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