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交易发生的费用,也可以视为交易的成本。目前,关于产权交易市场的项目收费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交易主体抱怨项目收费过高,增加了交易的成本;有的中介机构则认为收费标准较低,且十多年不变,还要打折,没有体现市场化服务的价值。产权交易的费用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产权市场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最有说服力!
先看收费金额最高的交易项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2013 年度交易整体手续费,包括出让方、受让方支付费用合计在 300 万元以上的项目有 12 宗,总的成交价格为 103.36 亿元,总的整体手续费为 1.03 亿元,费率约为 1% ;必须强调的是,该 12 宗交易项目,成交价格较挂牌价格增值 24.43 亿元,增值率为 33.36% 。也就是说,在交易平台达成近百亿元的交易,实现高于转让底价三分之一即平均每个项目 2.04 亿的增值,发生了相对于成交价格 1% 、相对于增值金额 4.22% 的费用成本。
再看增值额相对较高的竞价交易项目。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2013 年度部分通过竞价实现成交价格较评估价格增值金额在 100 万元以上的 27 宗项目为例,总的成交价格为 6.11 亿元,较总的评估价格 4.22 亿元增值 1.89 亿元,增值率为 44.78% 。按增值金额划分,其中,增值 1000 万元以上 3000 万元以下的有 8 宗;增值 5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的有 4 宗;增值 100 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的有 15 宗。该 27 宗竞价交易项目平均增值 700 万元,其总的整体手续费为 1541 万元,平均每个项目收费为 57.07 万元;按照比例计算,交易的费用成本为成交价格的 2.52% 。
以上两种例举比较分析的是产权市场的部分竞价交易项目,其单宗项目收费金额相对较高,而大量的协议成交项目的交易手续费的费率为 0.3% ,且实行递减累加的计费方法,即成交金额越高,收费比例越低。 2013 年度,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成交产权项目(不含增资引资项目) 2740 宗,成交金额 692.38 亿元,整体交易手续费为 1.95 亿元。若剔除上述两种例举的项目,按交易宗数计算,平均每宗收费 2.85 万元;按交易金额计算,平均每宗成交价格为 2158 万元,收费比例为 0.13% 。
产权交易市场的 1.95 亿元交易手续费中,因中介机构部分项目收费打折,交易平台的收入约占 30% 强,其余的 70% 约 1.34 亿元为交易机构各类会员向交易主体提供服务所得的佣金。按照年度内有交易业务的 150 家各类会员的口径计算,平均每家的业务为 36.5 宗次,佣金收入为 89.33 万元。这恐怕也是有 5 个以上从业人员的中介机构生存的基本支撑。
上述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说明,产权交易费用由制度成本和市场化服务成本构成。就产权交易市场的手续费而言,是实行进场交易的制度成本;就竞价交易项目增加的交易费用而言,则是形成交易增值的附加成本。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这一平台,每年有数以百亿元计的产权交易规模,产生了数十亿元的交易增值额,其现有发生的交易费用成本应当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我们客观评价产权交易市场的现有功效,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挂牌交易项目的比例达到进场交易项目的 70% ,竞价交易项目的比例接近挂牌交易项目的 20% 的市场运行状况下,有的交易主体认为产权市场收费还过高,其实是对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服务功能的期盼;而有的中介机构力求摆脱收费打折的困境,更是希望自身的专业化服务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并得到社会的认同。
事实上,对产权交易费用成本的评价,主体的利益角度不同,相应的判断也有所不同。而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认知矛盾,关键还是要靠产权交易市场增强服务功能,有效地发挥市场在产权流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